悠悠萬事,民生為大。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
近年來,寧夏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鞏固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優化社會保險經辦服務,兜準兜牢社會保障民生底線,推動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托起百姓穩穩的幸福。
應保盡保 社保覆蓋面持續擴大
“現在在家門口打零工,雖然辛苦但生活有了保障。”1月10日,銀川市興慶區月牙湖鄉32歲的張某某告訴記者,“我每天早出晚歸在零工市場找活干,有了這份社會保險,讓我心里更踏實。”
張某某一家從西吉縣搬遷至月牙湖鄉,因生活困難、就業不穩定,家庭開支大且未繳養老保險,張某某的生活壓力很大。銀川市社保中心聯合興慶區社保中心、月牙湖鄉民生服務中心入戶了解情況后,迅速為其辦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登記。同時,協調相關部門,將其納入易返貧致貧監測戶,政府為其代繳養老保險費,切實減輕了壓力。
銀川市文化藝術館舞蹈室,學員在老師的帶領下,踏著旋律翩翩起舞。記者 馬楠 王洋 攝
一份社保,十分安心。2024年以來,寧夏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深化社保擴面提質工程,開展社會保險數據治理和“數據找人”專項行動,精準識別漏保、斷保人員,推進高質量參保,為近15萬名低保、特困、重度殘疾、易致貧返貧等困難群體代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1900多萬元,確保應保盡保。出臺中小微企業優先參加工傷保險政策,全區新開工建設項目3150個,參保3146個,新開工建設項目參保率達99.87%,快遞服務企業參加工傷保險113家,參保率達91.87%。全面完成消防救援隊伍改革單位養老保險寧夏屬地參保。
快遞員小劉在快遞服務企業參加了工傷保險,他每天起早貪黑穿梭于大街小巷,跑在路上更安心。小劉表示:“有了工傷保險,我們工作時心里踏實多了。”
“目前,我們的社會保險統籌層次全面提升,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納入全國統籌;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實現自治區級統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自治區統一管理,互濟保障功能不斷增強。”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與此同時寧夏加快推進企業(職業)年金、個人養老金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建設、補充工傷保險制度,在銀川、石嘴山市本級開展工傷保險跨省即時結算試點工作,實現符合條件人員應保盡保、應享盡享。
建設中的寧夏青少年活動中心(銀川市青少年宮)。記者 馬楠 攝
群眾共享 待遇水平不斷提高
“托國家好政策的福,我退休后養老金年年漲,現在不愁吃不愁穿,還能給兒女減輕負擔,生活確實越來越好。”說起年年上調的養老金,吳忠市國企退休職工李琳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
退休這幾年,李琳的養老金每年都有變化,他和老伴兒的養老金加起來有1萬多元。
“生活寬裕了,我們老兩口每年有時間都會出去旅游一趟。”李琳的幸福全都融在了笑容里,而暖到心坎里的社會保障服務,也讓他們真正感受到了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正如李琳所說,寧夏健全各項社會保障待遇調整機制,社會保障待遇水平穩步提高,連續20年調增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在全國率先實行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人員病殘津貼制度,最低標準每人每月600元,有力保障了企業職工因病或非因工致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后的基本生活,減輕了經濟負擔。在全國率先將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但未享受到養老金待遇的死亡人員納入享受喪撫費范圍,讓社會保險更具公平性、更有溫度。
“養老金年年漲,讓我們這些退休人員的生活更有保障,生活質量也有了明顯提升。”銀川市民張女士說,特別是2024年的調整,不僅增加了定額部分,還根據繳費年限和養老金水平進行了掛鉤調整,增強了幸福感和安全感,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民生問題的高度重視和持續關注。
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永不止步。每一個數字的背后,都是寧夏傾心用力改善民生,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的生動寫照。
銀川市興慶區麗景街雙莊社區書香驛站,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一起跳舞。記者 馬楠 王洋 攝
高效便捷 服務水平大幅提升
“您好,我父親是企業退休職工,現已去世,咨詢一下要領取喪葬費等手續如何辦理?”近日,石嘴山市政務服務大廳人社綜窗工作人員羅玉仁接到來自天津的咨詢電話,反映其父親榮式平是原石嘴山市一企業的退休職工,退休后回天津居住多年,如今去世后在石嘴山市無親屬朋友幫忙辦理喪葬費、撫恤金等領取事宜。針對家屬路途遙遠的實際困難,羅玉仁通過電話詳細講解經辦流程和待遇政策,按規定程序為其全程代辦了父親退休去世“身后事”。
“我完全沒想到,不用跑路,從咨詢到辦理只需要十幾分鐘。”榮式平老人的女兒用“超乎想象的快”來形容自己辦理這項業務的經歷,隨后她通過快遞為窗口工作人員羅玉仁送上一面寫著“人民公仆、溫暖人心”的錦旗表示感謝。
近年來,寧夏大力推進社保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經辦轉型,建立全區統一的人社數據庫和寧夏人社一體化公共服務系統,與寧夏政務服務網、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我的寧夏”政務App、“掌上12333”App等平臺互聯互通、數據共享,為參保服務對象提供參保登記、人員增減、信息查詢、待遇申領資格認證、社保關系轉移接續等多種服務,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或者不跑腿”。
在大力推行“網上”“掌上”等線上服務的基礎上,寧夏鞏固社保經辦機構線下窗口服務,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村(居)協辦員隊伍,將領取城鄉居民養老金定期待遇、死亡喪葬費、資格認證等10余項高頻社保事項延伸下放到鄉鎮(街道)、村(社區)民生服務中心(站)辦理。并與銀行合作,設立11個“社銀合作”經辦網點,方便群眾就近辦理社保卡申領、補換卡等業務。同時,不斷創新優化經辦服務,在全區力推企業職工退休、工傷政務服務和社保卡居民服務等多個高效辦成“一件事”,讓人民群眾辦事方式多元化、辦事流程最優化、辦事材料最簡化、辦事成本最小化,體驗到社保政務服務的辦事速度和溫度。
銀川市興慶區勝利街南華社區愛心食堂邀請轄區環衛工人吃水餃,給寒冬里的“城市美容師”送去一份溫暖。記者 王鼎 攝
石嘴山市87歲高齡的退休職工劉大柱,因年齡較大、行動不便等造成超期未及時進行養老保險待遇資格認證。石嘴山市社保中心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及時聯系社區居委會,采取主動上門手機代辦認證的方式,幫助劉大柱老人解決了實際困難。“沒想到工作人員上門幫我進行養老待遇資格認證。”劉大柱表示,這一切讓他感受到社會保險經辦服務的便利和溫暖。
為更好賦能服務民生,寧夏在社會保障卡跨業務、跨地區、跨部門全鏈條貫通和全場景應用服務上下功夫,打通堵點、消除痛點、化解難點,推進系統互通、數據共享和服務融合,推進社會保障卡應用廣度深度,在人社、助殘、惠農、金融等公共服務領域廣泛應用的基礎上,2024年部門通力合作,在公交出行、文化體驗等方面實現“一卡通”服務和同城待遇。
如今在寧夏圖書館等16家圖書館開通社會保障卡借閱圖書憑證功能,實現讀書卡和社會保障卡系統之間的對接融合,有力助推了全民閱讀活動和“書香寧夏”建設,廣大讀者可以用社會保障卡實現實名認證、零押金注冊,還可使用電子社保卡享受線上數字圖書館服務。
“我們創新推出‘寧夏融合碼’線上應用服務,在‘我的寧夏’政務App上推出啟用寧夏融合碼,目前全區范圍內交通領域17家公交公司、727條公交線路已實現社會保障卡‘一卡通行、掃碼通乘’。”自治區人社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寧夏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不斷提升社會保障服務水平,讓人民群眾在社會保障領域享受到更多的便利和實惠,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回眸過去,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寧夏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始終。展望未來,寧夏將持續增進民生福祉,織密織牢“社保網”,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把“民生賬單”變成“幸福清單”,讓百姓笑容更多、心里更暖、生活更美。(記者 馬照剛)
【短評】
托起人民群眾穩穩的幸福
社會保障,關乎民生福祉,是社會穩定的“壓艙石”。寧夏以實際行動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力織牢織密“社保網”,讓百姓幸福生活更有“質感”,這一舉措值得點贊與深思。
從擴大社保覆蓋面來看,寧夏精準發力,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開展專項行動,為困難群體代繳保險費,確保應保盡保。這不僅體現了政策的溫度,更彰顯了政府的責任擔當。無論是零工市場的勞動者還是快遞小哥,都因社保的兜底保障,少了后顧之憂,多了奮斗的底氣,這對于穩定就業、促進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
在待遇水平提升方面,寧夏連續多年調增養老金,率先實行病殘津貼制度、擴大喪撫費享受范圍等,讓退休人員生活更有保障,生活質量穩步提高。這些舉措,讓群眾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增強了對社會保障制度的信任與依賴,也讓“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從愿景變為現實。
寧夏大力推進社保經辦數字化轉型,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同時優化線下服務,延伸服務觸角,創新經辦服務模式,讓群眾辦事更便捷、更高效。
社會保障是民生之基,只有不斷織密“社保網”,才能讓百姓的幸福生活更有底氣、更有質感。期待寧夏在社會保障的道路上繼續探索創新,為全國社會保障事業發展提供更多可借鑒的經驗,讓更多群眾享受到社會保障帶來的實惠與幸福。(記者 馬照剛)
“數”說社保惠民
● 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區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三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527.76萬人、126.73萬人、154.42萬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達到97%
● 實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7年提標計劃”,城鄉居民月平均養老金達到299元
● 全區32.66萬人參加職業年金或企業年金,52.37萬人參加個人養老金
● 全區5個縣(市、區)的16個村(社區)開展養老保險集體補助試點,惠及參保居民1.04萬人,補助資金28.24萬元
● 2023年、2024年連續2年提高工傷保險待遇,目前工傷保險傷殘津貼月人均標準達到4233元
● 將失業保險金標準從全區最低工資標準的75%提高到90%,目前一類區失業保險金達到1845元、二類區達到1710元
● 截至目前,我區制發社會保障卡712萬張,基本實現“人手一卡”。其中簽發電子社保卡505萬人,占到實體卡發卡量的68.7%
● 從2024年10月1日到12月底開展的“展寧夏融合碼、1分錢乘公交”惠民體驗活動,使用社會保障卡乘坐公交車,每次1分錢,每天可享受2次,活動惠民32.74萬元
2024年寧夏社保惠民大事記
● 新修訂《寧夏回族自治區工傷保險經辦規程(試行)》施行
● 印發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核定基數通知
● 在全區全面推廣社保“數據找人”工作
● 制定工傷保險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經辦規程
● 完成常住人口數據采集,建成參保擴面動態資源庫
● 工傷保險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啟動
● 社保卡開通寧夏圖書館借閱圖書功能
● 向工傷保險行政和信息部門制發首張《風險提示函》
● 寧夏“區塊鏈+人社”創新應用試點被評為全國優秀等次
● 簽署“西北五省區+內蒙古+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社保通”和“桂寧社保通”合作框架協議